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大象皇家乌鸦星空天美
技术文章
接触角测量仪对油墨附着度测量的标准化操作
要获得可靠、可重复的油墨附着度测量数据,必须遵循科学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接触角测量虽然原理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涉及多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显著差异。本节将详细介绍油墨附着度测量的标准操作流程,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并提供提高测量准确性的实用建议。
1、样品准备
待测基材表面必须清洁、平整,无可见污染和损伤。对于印刷行业常用的塑料薄膜等材料,建议在测量前用无水乙醇或异丙醇清洁表面,然后用高纯氮气吹干,避免纤维残留。需要注意的是,清洁方法本身可能改变表面性质,因此应选择适合待测材料的清洁方式。
2、测试液体选择
理想情况下,应直接使用实际油墨进行测量,但油墨通常具有较高粘度和不透明性,这会给接触角测量带来挑战。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两种策略:一是将油墨稀释到适合滴定的粘度,但要确保稀释不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二是使用模拟液体,如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液体或油墨的主要溶剂成分。对于表面能计算,通常需要测量至少三种不同极性液体(如水、二dian甲烷和乙二醇)在样品表面的接触角,以计算表面能的极性和色散分量。
3、环境条件控制
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都可能影响液滴的平衡状态和蒸发速率。标准接触角测量通常在室温(23±2℃)、相对湿度50±5%的稳定环境中进行。对于易挥发液体或长时间动态监测,建议使用环境封闭舱或温控装置。
4、液滴技术
液滴体积一般控制在1-5μL之间,过大的液滴会受重力影响显着变形,而过小的液滴则可能受表面粗糙度和异质性的影响更大。滴液时,针头应接近但不接触样品表面,通常保持0.5-1mm的距离,避免针头干扰液滴形状。对于超疏水表面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特殊的液滴转移技术或针头设计。
5、图像采集与分析
高质量的液滴图像应具有清晰的轮廓和均匀的背景照明。采集时需调整焦距和光源强度,确保液滴边缘对比度充分但不溢出。多数现代接触角仪提供自动对焦和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如CA80通过北斗算法自动识别最佳亮度。图像分析时,基线确定非常关键,错误的基线位置会导致接触角计算偏差。先进的软件如CAST3.0提供自动基线检测功能,减少人为误差。拟合方法的选择也应根据液滴形状而定:对称小液滴适合圆或椭圆拟合;不对称或受重力变形明显的液滴可能需要斜椭圆或微分椭圆拟合;超疏水表面的球形液滴则适用切线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化与自动化正成为接触角测量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接触角测量已有多项国家和国际标准可供参考,如GB/T 24368-2009(玻璃表面疏水污染物检测)、ASTM D5946-2004(塑料薄膜与水接触角度的测量)和ISO15989(塑料薄膜和薄板电晕处理薄膜的水接触角度的测量)等。同时,自动化测量流程和智能分析算法的应用,正使接触角测量从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实验技术转变为更易于操作的质量控制工具,有望在印刷行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广东北斗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广东北斗精密仪器
13662823519@163.com
微信公众号